常见问题

镀镍工艺中,经常听到电镀师傅抱怨说,镀液中的铜杂质容易对镀层质量造成影响,处理起来也麻烦。那么,铜杂质的含量多与少会造成什么影响?传统的处理方法又有哪些弊端呢?

铜杂质的含量对镀层质量的影响

我们知道,铜的电极电位是比镍正的,在电镀镍生产的时候,铜会以两种形式沉积出来(分别是金属铜和合金),如此一来,就会导致出现以下疵病:

①镍镀层疏松(像海绵状一样)

②镍镀层色泽灰暗、条纹、发雾、黑色斑点、孔隙较多 镀镍添加剂_220521

③造成镀镍溶液分散能力差,有挂具印

④严重时工件出现置换铜,造成结合力不良。

其实,以上这些疵病并不一定会同时出现,在实际生产中,出现什么类型的疵病往往是由铜含量的多与少决定的。我们可以分两种情况来讨论:

①如果镀镍溶液中铜杂质含量少时,那么低区镀层会出现灰暗、粗糙。

②假如铜杂质的含量较多的话,那么低区镀层发黑,同时加大镀层的脆性,甚至出现海绵状的镀层。

综上所述,光亮镍镀液中,铜含量不允许超过0.01 g/L;半光亮镀镍液由于pH值稍高,允许铜含量稍高,一般不超过0.03 g/L。

传统的除杂方法,有哪些弊端?

提高PH值来去除铜杂质怎样?

这个方法除铁倒是可以,但是除铜的话,由于铜离子的水解沉淀的pH值与镍离子相接近,这也就意味着,当你用这个方法除铜时,也会造成镍离子的大量损耗。

小电流电解法呢?

铜离子的标准电位为+0.377 V,比其他金属杂质离子电位较正,电解时会优先析出,当镀镍液中的铜杂质含量较少,用小电流电解的方法去除镀镍溶液中的铜杂质,较为经济实用。

如果铜杂质含量较多,这个时候用电解法,一来会耗费电解的时间,二来停产处理会造成生产成本上的负担。这也是为什么有人会先做小槽试验,来确定这个方法是否经济适用。

想要不停产处理,可以使用比格莱的镀镍除铜剂Ni-393,它适用于光亮镀镍、高硫镍、半光亮镀镍液中铜杂质的去除,可以在生产过程中加入使用,添加量为1-4ml/L,除铜效果不错。

如果您对镀镍除铜剂有兴趣,请随时联系我们

返回
列表
上一条阳极选择是个大难题?带你了解三价铬镀铬工艺的阳极种类!
下一条 氯化钾镀锌工艺发雾原因和解决策略:基体本身锈蚀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