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陈恭,是江苏一家铜镍铬电镀厂的老板,在使用装饰铬添加剂的过程中,发现酸铜层与镍层之间会出现点状的脱皮,为此,我跟厂里的技术人员开始分析故障原因,尝试解决故障问题。
一开始,我认为是清洗水或活化液被油污染导致的,但是检查清洗水或活化液之后,并没发现问题。后来师傅又猜测是亮镍槽里某些组分过量了,但是做槽液分析,各组分的含量处于工艺范围内,异金属杂质也没有超标。
延伸阅读:《为啥光亮酸铜层与镍层之间会出现点状的脱皮(酸性镀铜光亮剂)》
原因迟迟排查不出来,故障也就得不到解决,生产成本就一天天高下去。面对报表里原材料、水电开支等日渐攀升的数据,我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之中。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朋友那边认识到了比格莱的工程师,他们是做镀铬添加剂等电镀产品的厂商,技术服务经验丰富,我想着要不试试看把问题反馈给他们解决。
在了解我的问题后,比格莱工程师来到了我的车间进行调查,发现了原因所在,原来,当初我的工厂在工艺设计时,将铬槽放置在上风方向,在生产过程中,尽管采用强制抽风,但由于自然风向的问题,铬雾又被吹入车间,污染受镀的工件(铬雾刮到出槽的镀铜后的工件表面),使工件局部点状钝化,一般的稀硫酸弱浸蚀,不能将钝化膜除去,而出现镀镍层点状脱皮。
日后受到碱雾的污染,碱雾会造成亮铜层表面残留一层浓度较高的金属盐类。尤其对于自动线生产,如无较强烈的酸浸蚀,这层盐类溶解不了,以致亮镍形成夹杂物,使镍层出现点状起皮。
原来如此,答案是埋藏在我的车间工艺设计方案里面,那么想要解决问题,也需要从这个方向来入手,我总算恍然大悟,为什么不早点联系他们呢?那样就不必绕那么多弯路了。
比格莱工程师建议我改造设计方案,将铬镀槽设在车间的下风方向,并且在使用装饰铬添加剂时,需要搭配使用比格莱的铬雾抑制剂,减少铬雾的产生等措施,问题得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