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相信很多电镀厂在使用镀镍添加剂时,都知道槽液温度要调高,但是如果要问起为什么要加温,可能就不是所有人都能回答出来。也许你会说是根据说明书来操作的,那么说明书为什么要这样规定呢?本期文章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这其中的逻辑,这样有助于我们理解该使用多高的槽液温度才能发挥出添加剂的作用。

所有的电极过程都是在一定温度环境中进行的。从实用的角度,室温(25℃)是理想温度。但是如果只允许电极在室温下工作,则许多电沉积过程将不能进行,包括光亮镀镍、镀铬、镀镍磷合金、铜合金等都难以实现。

事实上,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温度因素来改善电沉积过程。在进行物理因素对电沉积过程影响的研究中,温度的影响是研究得最多的。

加温的影响

对于那些在常温下即使是单纯金属离子也有较高超电压的电解液(如铁、钴、镍等)镀液,可以在简单盐的镀液中电镀。但是,对于镍、金、铜、锌、镉等金属,由于超电压较低,如果在其简单盐的电解液中电镀,大概率会造成镀层出现烧焦。  镀镍光亮剂Ni-301

在实际生产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只能采用络合剂或添加剂来改变其反应的超电压。但是同时也就延缓了反应速度。这种添加了各种配位剂、导电盐等的镀液,总体浓度也有所增加,黏度也相应增大,电导率也就比简单盐溶液要低得多。

在这种情况下(比如光亮镀镍加入了镀镍添加剂),采用适当加温的方法,可以在不破坏络合作用的前提下,增加电导率,提高反应允许的电流密度,也就可以起到提高反应速度和改善分散能力的双重作用。这也是多数采用了络合剂的镀液需要加温的原因。

另外,温度对添加剂的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的像比格莱的镀镍光亮剂必须加温到50℃左右才有明显的增光作用。因为随着温度的升高,电流密度也随之升高,这对于达到增光剂的吸附电位是有利的。

如果是室温操作,那么电流密度只能开到1.5A/dm2,得到的镀层是不光亮的。当加温到40℃时,电流密度可以提高到3A/dm²,这时就可以获得光亮镀层。

如果您对镀镍添加剂感兴趣的话,请随时联系我们

返回
列表
下一条 谈谈标准装饰镀铬工艺(装饰铬添加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