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厂在做光亮镀锡后,为什么镀层可焊性差?跟酸性镀锡光亮剂有关系吗?其实不是,可能是镀层厚度太薄造成的。
铜合金基体镀锡或钢基体镀铜后镀锡,锡与铜互相接触,存在一个铜、锡界面,金属之间互相渗透,形成合金扩散。在高温下,这种现象尤为明显。
铜基体对锡有较好的渗透作用,渗透速度较快,同样的,锡也会向铜合金渗透,这样一来一回,会在原来的界面上形成了两个不同金相组成的扩散层,一个由Cu3Sn组成,靠近铜基体一边;靠近锡镀层一边,其组成为Cu6Sn5
因为铜的熔点较高(为1083℃),所以Cu3Sn和Cu6Sn5的熔点都要比纯锡(232℃)高得多,超过700℃。所以铜锡合金层很难在焊接温度下熔化,即不易和溶化了的铅锡焊料互相渗透,形成一个新的合金,因此表现出来的焊接性差。
使用酸性镀锡光亮剂后,如果得到的镀锡层的厚度较厚,那么较薄的铜锡合金层还不足以影响焊接性;如果镀锡较薄,在3μm以下,随着Cu-Sn扩散带的逐步增长,锡层变得更薄,镀件就表现出扩散层合金的特征,必然会导致工件焊接性能下降。
另一方面,锡层由于暴露在空气中,会被各类气体缓慢氧化,这样的话,锡镀层的厚度就会变薄,锡的氧化物会削弱锡层与焊料的有效结合。以上两种因素导致原来就很薄的锡镀层可焊性差。
所以,客户在使用酸性镀锡光亮剂Sn-807时,如果是焊接用的工件,比格莱电镀工程师建议,锡镀层厚度一般要求控制在10μm左右,至少为5-6μm
对以上内容有疑问?或者想了解更多关于酸性镀锡光亮剂的生产知识?
发个信息让我们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