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百科

前两期,我们分别讲了关于气体滞留型针孔出现的两种原因,在使用镀镍添加剂的过程中,镀层出现针孔对电镀人来说确实是个烦恼,那么本期我们就来讲造成该故障的第三种原因。

是什么原因呢?当镀液的表面张力较大、润湿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含量不足时氢气泡或油泡易滞留在镀层表面阻碍镀层的沉积而出现分布均匀的较小针孔。比格莱的镀镍添加剂Ni-301中,其中有一剂就是湿润剂。 镀镍添加剂Ni-301

而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严格控制镀液中湿润剂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含量,当镀液中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含量在(0.040.15)g/L时,能有效地控制针孔与麻点的产生。

可能有朋友会问,它的含量难以测定,有什么好的方法吗?有,我们可以采用这个简单的方法进行估计:用一根直径1.5mm的细金属丝做成直径90mm左右的圆圈,留出一个头,把圆圈垂直浸入镀液中,再轻轻把金属丝的一头提起,如果圆圈内液膜破裂,表明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含量太少,需补加;如果环内液膜能保持60s左右不破裂,说明其含量足够或超过允许的极限值,不需补加。

在这里还需要注意一点,同时注意十二烷基硫酸钠应用50100倍的去离子水搅拌溶解,且必须加热煮沸20min后方可加入镀镍槽中。

在实际生产中,当针孔与麻点出现时,建议您一次加入量控制在(0.020.04)g/L,然后呢,观察针孔与麻点是否减轻,如果有减轻的话,后续可再酌情补加(0.010.02)g/L,当针孔与麻点消失之,这个时候就应该立即停止补加

如果您对镀镍添加剂有兴趣的话,欢迎来电咨询,我们会提供免费样品和详细技术资料。

返回
列表
上一条使用酸铜光亮剂时,镀层出现麻砂,是什么原因?(二)
下一条 使用酸铜光亮剂时,镀层出现麻砂,是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