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文,电镀厂在使用碱性镀铜添加剂时,镀层之所以会出现针孔,除了基材金属表面有粗糙或者有细孔、镀液中有油或有机杂质过多外,还有另外2个可能。
镀液中铜含量过低或游离氰化钠含量过高
铜含量低或者氰化钠含量过高,这两种情况都会促使阴极电流效率降低,阴极上析氢量增多,当镀件或溶液间界面张力足够大时,氢气就会在镀件表面停留而产生针孔,同时使阴极上气泡多,沉积速度慢,电镀相同的时间镀层较薄,但凡是能镀上铜层的部位,结晶较为细致,另外还可以从阳极溶解良好等现象进行判断。
对于这种情况,电镀厂需要采用化学分析方法进行准确分析,并调整到标准值,同时要控制好铜和游离氰化钠的比值。镀液中的游离氰化钠与铜含量有相应关系,以使用碱性镀铜添加剂Cu-201为例子,当铜含量为30—45g/L,游离氰化钠应在10-15g/L之间,我们建议两者的比例控制在3:1-4:1
阴极电流密度过大
在碱性镀铜液中,阴极电流效率随着阴极电流密度的增大而降低,所以阴极电流密度大,阴极上析氢多。
虽然析出的氢气不一定会造成针孔,但是,析氢多造成针孔的可能性就大一些。这类针孔分布在工件的边缘等高电流密度的部位较多
处理方法:①检查并校核电流表的准确度;②准确测量工件的受镀面积,并按照说明书规定的范围来设定电流值。
对以上内容有疑问、或者想了解更多关于碱性镀铜添加剂的工艺知识?
发个信息让我们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