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客户咨询说,我们在使用硬铬添加剂时,为什么大面积工件中心区(或者低电流密度区)无铬层?
(1) 冲击电流过小
工件经过阳极浸蚀后,在电镀初期电镀密度太低,使大工件的中间(或工件凹人部位)未达到起始沉积电流密度(5A/dm2),而处于钝态,以后再沉积则困难。
处理方法:准确计算工件的受镀面积,以2倍的电流密度冲击电镀3min,然后再恢复到正常电流密度电镀。
(2) 阶梯式给电的时间过长
什么是阶梯式给电?
以比正常值小数倍的电流,一般电压控制在3.5V左右,使电极上仅有析氢反应,由于初生态的氢原子具有很强的还原能力,能够把金属表面的氧化膜还原为金属,然后再在一定时间内(如20~30min)采用阶梯式给电,逐渐升高电流直至正常工艺条件施镀。由此,在被活化的金属表面上进行电镀,即可得结合力良好的镀层
当阶梯式给电时间过长时,氢析出多,基体金属易产生氢脆再者由于氢的大量析出,界面pH值升高,碱式胶体膜增厚难以溶解
处理方法:在使用镀铬添加剂时,比格莱工程师建议阶梯式给电时间控制在3~5min升至正常电流电镀。
对以上内容有疑问?或者想了解更多关于硬铬添加剂的工艺知识?
发个信息让我们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