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在装饰镀铬生产中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为什么说温度控制不好就会导致镀层发花发雾?在使用装饰铬添加剂时,对于镀层质量而言,温度是影响比较大的,因此很有必要来盘一盘这其中的逻辑。
在镀铬过程中,槽液温度和DK(也就是阴极电流密度)这两项工艺条件是互相影响的。如果想获得以下三种不同性能的镀铬层:
①乳白铬
②硬铬
③光亮铬
那么,电镀厂需要通过调整槽液的温度和阴极电流密度才能做到。
在低温高电流密度区,铬镀层呈灰暗色或烧焦,这种镀层具有网状裂纹、硬度大、脆性大等特点;高温低电流密度区,沉积的镀层外观是乳白色的,这种镀层的防护性能较好,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它的气孔少、没有裂纹,但是镀层硬度低,耐磨性也差。
那么,在使用镀铬添加剂时,怎样才能够做出硬度较高,有细而稠密的网状裂纹的光亮镀铬层呢?可以将温度控制在45-60℃,将阴极电流密度控制在30-45A/dm2,当两者配合好时就能达到目的。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既然镀取光亮镀层的工艺条件相当宽,那我在生产时就不用费心费力去调整啦?
表面上看起来有道理,但是,在实际生产中却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们需要考虑到镀铬液的分散能力特别差,在形状复杂的零件镀装饰铬或硬铬时,要在不同部位都镀上厚度均匀的铬层,就必须严格控制温度和电流密度。使用装饰铬添加剂时如何控制好温度?这个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以在比格莱工程师的指导下,降低镀液温度至标准值并合理设定电流密度。
再多说几句,在使用装饰铬添加剂时,如果阴极电流密度和温度的配合不当,会影响以下4个镀层性能和镀液性能:
①光亮度
②均镀能力
③DK
④硬度
某电镀厂有过教训:当镀液温度高达70℃左右的时候,那么即使升高电流密度,电镀厂操作工人也难以得到光亮的镀层。
对以上内容有疑问?或者想了解更多关于装饰铬添加剂的工艺知识?
发个信息让我们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