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期文章里,我们谈到了使用酸铜光亮剂时,如果预镀层低区粗糙和挂具导电性不良,容易造成低区镀层不亮,那么造成这种故障的原因还有哪些呢?
延伸阅读:《电镀人注意!使用酸铜光亮剂时这样操作,会导致低电流密度区镀层不亮》
镀液中一价铜离子较多
在使用酸铜光亮剂时,一价铜在镀液中很不稳定,通过歧化反应分解为二价铜和铜粉,后者吸附在阳极上部分脱落,成为泥渣,电镀过程中沉积在镀层上,成为毛刺,此外,一价铜还影响镀层的光亮度和整平性,低电流密度区镀层不亮。
检查方法:向镀液中加入0.03~0.05mL/L 30%的双氧水后试镀,观察低电流密度区镀层的光亮度有否提高。
假使添加双氧水后故障现象消失,但过了一会儿故障又重新出现,需要再加双氧水才能解决故障,表明镀液中一价铜很容易产生,那就要检查铜阳极状况。
假使电镀时的电流密度正常,其表面上没有棕黑色存在,说明阳极质量不好或含磷太少,需要更换阳极。
处理方法:
a.使用含磷量为0.04%~0.06%的磷铜阳极。
b.用 0.1~0.2mL/L 30%的双氧水处理,分析调整硫酸成分后,试镀。
对以上内容有疑问?或者想了解更多关于酸性镀铜光亮剂的工艺知识?
发个信息让我们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