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的李先生是一家镀锌厂的师傅,近期在使用碱性镀锌光亮剂的过程中,发现镀层走位差、镀层呈现暗灰色,这给电镀生产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于是李先生开始了分析排查,一开始以为是氢氧化钠含量过低造成的,为什么这样认为呢?
李先生的猜想
因为当氢氧化钠的质量浓度低时,会导致槽电压升高,降低阴极电流密度上限,影响镀液的走位性,镀层沉积慢,严重者低区会无法沉积镀层。于是李先生对镀液进行分析,发现无论是氢氧化钠还是氧化锌,其含量都是处于正常范围内的,该项原因排除。
那么该怎么解决问题呢?故障迟迟得不到解决,已经一个月镀不出合格的产品,无法正常生产了,李先生一肚子苦水。
成本在燃烧
这时李先生在朋友引荐下认识了比格莱的工程师。工程师在接到反馈后,决定赶往现场调查情况。
奇怪的锌阳极
工程师在检查到锌阳极时,发现不对劲了,锌阳极表面溶解成蜂窝状了。
应该是锌阳极纯度不高,里面含有的杂质含量过高导致的,工程师心里想到,当杂质含量高时,由于其溶解电位不一致,锌阳极的表面往往呈蜂窝状不均匀溶解。
铅杂质的污染
工程师初步认为是铅杂质造成的故障,因为在使用碱性镀锌光亮剂时,铅杂质主要来源于锌阳极,其含量不得超过0.002g/L。铅杂质较多的时候,做出来的镀层外观是暗灰色的,含量再高时,就会难以沉积锌镀层。
故障特征符合,接下来就是验证猜想了,按照以往的经验,工程师对镀液中的铅离子含量展开了分析,结果确实超标了。
李先生心里感慨,10年的港台技术经验果然不是白来的,工程师居然一下子就把问题解决了,他用的铅杂质分析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快速简单,在工艺手册书中李先生也没见过这个方法。
于是李先生决定更换使用比格莱的碱性镀锌光亮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