锌合金电镀镍过程中遇到的镀层在低电流区域发黑是一个需要详细考察的技术问题。这种现象通常是由于电流分布不均导致的电流密度较低,从而影响了正常的电镀反应。
在锌合金电镀镍的过程中,整个工件表面应该均匀地受到电流的作用。然而,由于几何形状的不规则或不当的工件悬挂方式,某些区域可能接受到的电流远低于其它部位,这些区域就是所谓的低电流区(通常也是工件的盲孔区域)。
镍离子在这些区域沉积速度慢,导致镍镀层薄弱甚至无法形成连续的保护层。锌合金表面由于未被镍牢固覆盖而暴露于电镀溶液或空气中,易与溶液中硫化物、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黑色的硫化锌等沉淀,造成表面发黑。
此外,电镀液pH值不适宜、温度过低、搅拌不充分、镀液中电镀镍添加剂不足或过量等也可能导致镀层在低电流区不均匀。
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优化电镀装置和工艺参数。例如:调节电镀液的pH值和温度,调整搅拌条件,正确挂件以保证电流分布均匀,以及适量添加比格莱电镀镍添加剂等,都有利于电镀层均匀沉积,减少或防止镀层发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