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的系列文章里,我们谈到了影响化学镀镍液稳定性的因素。那么在实际生产中,要如何判断槽液的稳定性是好是差呢?
先来了解好和差分别有什么表现?
化学镀镍液的稳定性好,主要表现为:槽壁不易沉积镍层,生产中镀液不自发分解。
镀液的稳定性变差过程一般呈现出以下四个阶段:
第①阶段
镀液出现自分解的趋势,整个镀液包括非工作面在内,都在均匀地产生气泡。
第②阶段
镀液出现自分解现象时,若不及时采取抑制措施,会因为自催化效应,导致镀液分解速度加快。镀液由于大量气泡逸出,呈现泡沫状。
第③阶段
当镀液快速分解时,金属镍会在槽壁、管路等非工作面异常沉积,出现粗糙的黑色镀层或颗粒物。
第④阶段
镀液自分解的过程,便是镍离子异常消耗的过程,因此镀液本身的绿色会逐渐变浅,同时还产生刺鼻的氨味。等到化学镀镍液完全分解的时候,氨味则会消失。
小结
当镀液出现上述的现象时,电镀厂一定要及时补救。先将镀液温度降低至 50℃以下,再过滤镀液,调整相应组分,补加适当稳定剂后继续施镀,有时可能需要更换或钝化镀槽。
毫无疑问,当镀液的稳定性变差了,电镀厂为了补救,就需要把生产停下来,这样就会影响生产进度,导致对客户订单的交付延迟。因此,我们建议使用比格莱的化学镀镍液Ni-811,它是高磷化学镀镍工艺,镀液稳定性好,即使在使用10个周期以后,沉积速度依然保持在20微米/小时左右。另一方面,得到的镀层均匀光亮,不会出现针孔或者粗糙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