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的赵先生是一家电镀厂的负责人,近期接到一批订单,需要铁件预镀镍后再镀酸铜,可是根据车间现场反映,在使用酸铜光亮剂施镀后容易出现局部的疏松镀层。这要如何解决呢?
一开始,赵先生在检查中发现,在酸性镀铜光亮剂的应用生产中,挂具上的铜挂钩和镀铜中阴、阳极的铜杆上铜绿很多,怀疑是挂具与阴极铜杆接触不良,使预镀镍的工件刚浸入亮酸铜溶液时,由于未及时通电,镍层上产生置换铜而造成的故障。
于是修理挂钩,保证底材裸露或更换旧挂具,使用新挂具电镀。故障解决了,赵先生松了一口气。
不料,到了月底,车间反馈又出现相同故障了。这次重新检查挂具和阴阳极杆,并没发现问题。
检查完车间生产记录后,赵先生习惯性地用右手捏了捏鼻梁,心中有好多个问号。
这次客户对于订单的交货周期要求越短越好,但是再次出了这个故障,原因却迟迟找不到,就会对电镀生产的顺利进行造成影响,更不要说原材料的耗费也是一笔不小的成本。
在焦虑的驱使下,赵先生在百度上开始了搜索,他看到了比格莱科技的官网,于是决定联系比格莱的工程师帮忙上门解决。
工程师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对电镀工艺流程进行分析,发现预镀镍后和镀酸性亮铜后,用同一个活化液槽,由于镀酸性亮铜的工件在活化液中活化时,会有部分铜镀层被溶解,少量的铜离子进入活化液(5%H2SO4)。
另外,由于操作工人清洗操作不规范,由挂具主杆和凹孔的工件带入到活化液的酸铜镀液较多,时间一长,活化液中铜离子越积越多,预镀镍层浸入活化液时,形成置换性铜层。
同时,由于挂具下部一开始先放入活化液里浸泡,最后离开活化液,在活化液中停留的时间较长,所以比较容易产生疏松的置换铜层。
电镀厂在使用比格莱的酸铜光亮剂时,如果工艺流程不合理,我们工程师能够为客户提供技术支持方案,协助客户改进电镀工艺流程,于是赵先生在工程师的指导下进行调整,故障现象消失了,订单可以顺利交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