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氯化钾镀锌工艺中出现浮油,除了跟光亮剂的分解有关外,还跟钾盐浓度过高有关系。
钾盐浓度过高
氯化锌在氯化钾镀锌液中发挥着两个作用,它既是提供离子的主盐,也是导电盐。但是如果镀液中只有氯化锌的话,那么镀液的导电性很差,因此必须加入氯化钾,所以也有人将其称之为钾盐镀液。
氯化钾由于具有上述两个作用,与锌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离子,从而提高阴极极化作用。
然而,氯化钾浓度过高,特别是在超出光亮剂允许溶解浓度上限时,光亮剂就会分解析出,导致镀液出现浮油现象(或者浑浊)。
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还向镀液中添加氯化钾镀锌光亮剂,那么还会造成镀液“析盐”而漂浮絮状物。
控制氯化钾浓度
如何控制好氯化钾的含量呢?镀锌厂需要根据季节性温差变化来进行适当调整。以比格莱的氯化钾镀锌光亮剂Zn-198为例子,夏季一般把氯化钾给控制在180g/L左右;冬天控制在 200g/L左右。
通常来说,在镀液中氯化钾是不消耗的,只会带出损耗。所以,电镀厂在使用氯化钾镀锌光亮剂时,建议平时不要多加氯化钾,如果它的含量过高,容易造成镀液混浊。